作者:县豪
刚刚过去的暑( shǔ)期档,以206.18亿人民币总票房( fáng)、5.04亿总观影人次收官。
作为( wèi)史上票房最强的暑期档( dàng),《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 shén)第一部》等卖座影片从多( duō)个题材维度,让观众感受( shòu)到了重重的电影热浪。
若( ruò)想在喧嚣过后,回归清淡( dàn)与平静,不妨选择下面这( zhè)部电影。
(本文含( hán)剧透)

今年6月的上海国际( jì)电影节上,《不虚此行》收获( huò)颇丰。
导演刘伽茵、主演胡( hú)歌分别斩获主竞赛单元( yuán)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 yuán)奖(与《第八个嫌疑人》中的( de)大鹏并列获奖)。
导演韩帅( shuài)(《汉南夏日》)称赞此片有一( yī)种沉静的力量;作家梁鸿( hóng)(《出梁庄记》)认为本片就像( xiàng)一首叙事诗,导演对电影( yǐng)节奏和结构的把握非常( cháng)好。

NO.1文艺气质
《不虚此行》聚( jù)焦往生题材,其创作班底( dǐ)自带文艺气质。
影片由著( zhù)名导演曹保平担任制片( piàn)之一。
曹保平曾执导《李米( mǐ)的猜想》《烈日灼心》《狗十三( sān)》等片。
同样是上影节最佳( jiā)导演的他,擅长将主流类( lèi)型拍出边缘气质,借此传( chuán)达生猛、激烈的人本关怀( huái)。
此次监制《不虚此行》,想来( lái)也是希望从“逝者”破题,以( yǐ)实现对“生者”的悲悯。

《烈日( rì)灼心》剧照
曹保平是刘伽( gā)茵的恩师,他曾多次鼓励( lì)刘伽茵:创作是痛苦的,但( dàn)痛苦的事令人成长。
距离( lí)上一部长片、2009年的《牛皮2》,刘( liú)伽茵用了14年时间,才创作( zuò)出《不虚此行》。
2015至2016年,刘伽茵( yīn)经常去殡仪馆观察生活( huó),加之自己与文字的亲近( jìn),她便在脑海中幻化出了( le)一个写悼词为生的人物( wù),随后就有了这部电影。
此( cǐ)前,刘伽茵导演的长片只( zhǐ)有两部,2005年的纪录片《牛皮( pí)》及4年后的衍生剧情片《牛( niú)皮2》。

《牛皮2》
这两部以皮艺店( diàn)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pǐn),奠定了刘伽茵的导演风( fēng)格——
先锋、实验主义,擅长以( yǐ)定机位拍摄传达内观力( lì)量,带一点阿巴斯(《樱桃的( de)滋味》)的日常性,以及一丝( sī)阿克曼(《让娜·迪尔曼》)的沉( chén)浸表现风格。
相比《牛皮》时( shí)期的家庭作坊式拍摄,《不( bù)虚此行》有更成熟的团队( duì)。
比如配乐就由刚刚凭借( jiè)《万里归途》夺得长春电影( yǐng)节最佳音乐奖的作曲家( jiā)李衡操刀。
因此,《不虚此行( xíng)》更加精致、轻盈,但刘伽茵( yīn)对生活的透彻观察依旧( jiù)贯穿其中。

影片的演员阵( zhèn)容同样亮眼。
主演胡歌、吴( wú)磊继电视剧《少年杨家将( jiāng)》(2007)、《琅琊榜》(2015)后,终于在银幕上( shàng)实现三搭。
《少年杨家将》中( zhōng),两人分饰同一人物的青( qīng)、少年时期,而在《琅琊榜》中( zhōng)则有形影不离的贴身情( qíng)分。
《不虚此行》仿佛将这两( liǎng)种关系融合,让胡歌、吴磊( lěi)这对相差17岁的搭档,在片( piàn)中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奇( qí)妙的关系。
甚至在部分镜( jìng)头中,吴磊已经有了胡歌( gē)的韵味。

具有胡歌气质的( de)吴磊(来自影片官方抖音( yīn))
此外,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jiǎo)齐溪(《奇迹·笨小孩》)、影后娜( nà)仁花(《额吉》)、影帝孙淳(《秋喜( xǐ)》)、黄磊、白客、龚蓓苾(《独自等( děng)待》)等实力派演员,也都加( jiā)盟了本片。
这些演员大都( dōu)有非常丰富的文艺片出( chū)演经验,使《不虚此行》自带( dài)一种稀缺的文艺气息。
NO.2送( sòng)行故事
《不虚此行》的故事( shì),分为主线与支线。
主线为( wèi)悼词作者闻善(胡歌 饰)的( de)职业转变及人生领悟。
闻( wén)善本是一名编剧,但在这( zhè)个行业中并无成就,一次( cì)偶然的机会,他接到一份( fèn)悼词撰写工作,从此便转( zhuǎn)行成为一名悼词作者。

在( zài)这个过程中,一直陪在他( tā)身边的,是一个名叫小尹( yǐn)(吴磊 饰)的男孩。
相比闻善( shàn)必须面对生活中种种细( xì)琐困境,小尹无所事事,更( gèng)像一个抽象的文艺符号( hào)。
影片预告其实已经揭秘( mì)了小尹的身份:他是闻善( shàn)在做编剧时创作出的一( yī)个角色。

支线则是闻善悼( dào)词工作的各类委托人。
如( rú)身患癌症的老人、抑郁症( zhèng)缠身的配音博主、看似已( yǐ)在北京落地生根的中产( chǎn)人士……
他们或为自己、或为( wèi)亲朋预约或求取悼词。
对( duì)闻善而言,撰写悼词是聆( líng)听逝者故事的过程,影片( piàn)英文名“All Ears”正是洗耳恭听之( zhī)意。

在聆听故事及撰写悼( dào)词的过程中,如何真正了( le)解逝者人生的核心部分( fēn),或规避敏感之处,需要闻( wén)善认真把握。
比如齐溪饰( shì)演的邵金穗跨城找到闻( wén)善,告诉他在给那位配音( yīn)博主写悼词时,没有抓到( dào)最重要的部分:“声音”。
黄磊( lěi)饰演的王先生则希望在( zài)自己父亲的悼词中,不要( yào)提及某些往事。
种种支线( xiàn)故事不断冲击闻善的灵( líng)魂,渐渐对其主线的人生( shēng)产生影响,这种“量子纠缠( chán)”,正是《不虚此行》的叙事魅( mèi)力之一。

影响闻善最大的( de)委托人,是娜仁花饰演的( de)方阿姨。
方阿姨有句“名言( yán)”:我在癌圈里知名度很高( gāo)的,算半个网红。
只此一句( jù),足见方阿姨松弛、大方的( de)性情,但她的过去并不顺( shùn)畅,离婚后她不得不以一( yī)个人的工资和粮票养活( huó)两个孩子。
然而,艰困的生( shēng)活反而铸就了其坚韧的( de)品格。
这些往昔岁月,渗透( tòu)在闻善的聆听中,逐渐令( lìng)他更能面对人生的坎坷( kě)。

所以,写悼词是怀缅,也是( shì)超度,渡逝者,也渡生者。
反( fǎn)过来,悼词中的一字一句( jù)、每笔每划,也在以一种冰( bīng)莹的质感浸润悼词作者( zhě)的神经,如同一种死亡遗( yí)爱的反哺。
闻善渡人,人渡( dù)闻善,这就是《不虚此行》主( zhǔ)线与支线的最好注解。
这( zhè)种渡,也反映到闻善和小( xiǎo)尹的关系中,创作者逐渐( jiàn)完善自己笔下的角色,角( jiǎo)色又推动创作者一再执( zhí)笔。
显而易见,这是导演刘( liú)伽茵的自我映照。

刘伽茵( yīn)
NO.3生命关怀
“我是用文字,送( sòng)大家最后一程的人。”
这句( jù)台词,堪称《不虚此行》的题( tí)眼。
所谓的“不虚此行”,指的( de)便是在短暂的生命旅程( chéng)中,或多或少留下永久的( de)人生意义,为此,影片提出( chū)“第二幕人生”的概念。
剧作( zuò)讲究三幕式结构,引入、核( hé)心、高潮(或结局),可将之形( xíng)容为河流、湍流、瀑布。
对大( dà)多数人而言,人生可能长( zhǎng)久处于“第二幕”中,无法迎( yíng)来高潮部分。
只能拥有第( dì)二幕人生,正是普通人最( zuì)真实的写照,但即便是普( pǔ)通人,亦有不虚此行的时( shí)刻。

正如小尹那句,有想实( shí)现的目标,就算只有一个( gè)人知道,也有意义。
又如方( fāng)阿姨通过提前和闻善沟( gōu)通自己的悼词,令死亡被( bèi)最大程度地稀释,从而让( ràng)活着变得强烈。
而这一切( qiè),都被按进影片内敛、恬淡( dàn)的风格之中。
导演曾说自( zì)己是一个i人(MBTI测试中的内( nèi)向型人格,对应外向型的( de)e人),恰好,片中的闻善也是( shì)一个i人。
这让《不虚此行》成( chéng)为了一部真正专注叙事( shì)和情感剖析的创作型电( diàn)影,而非外放的话题型电( diàn)影。

胡歌和导演之间的“互( hù)动”也证明了这点。
谈到片( piàn)中角色,胡歌说:演的成分( fēn)并不多,我是完全把自己( jǐ)交给他(闻善)了。当一个演( yǎn)员真正地爱上一个角色( sè)的时候,他就能够将自己( jǐ)完全交出来。
刘伽茵则有( yǒu)一段非常动人的回应——
我( wǒ)其实挺“嫉妒”你(胡歌)的,因( yīn)为这个角色明明是我写( xiě)的,可是我时不时会觉得( dé),你比我了解他更多一点( diǎn)。
后来我明白了,多出来的( de)这一点,是你自己,这个故( gù)事如果有一张脸,就是你( nǐ)的脸。
两个i人的彼此映照( zhào),其实正是影片通过创作( zuò)传达生命关怀的证据之( zhī)一。

近年,以亡者题材书写( xiě)生命关怀的华语影视屡( lǚ)出佳作。
如有《入殓师》之味( wèi)的华语片《本日公休》、聚焦( jiāo)殡葬行业的国产片《人生( shēng)大事》、以奇幻手法抚慰亡( wáng)灵的华语剧《不良执念清( qīng)除师》等。
这些作品都借助( zhù)一个具体的动作或工具( jù)(如理发、书法),呈现创作者( zhě)对逝者遗念的关怀,从而( ér)摩挲观众心底的柔软之( zhī)地。
《不虚此行》何尝不是如( rú)此?
一份悼词,既在生命的( de)边界总结人生,也能以他( tā)人的故事观照己身。
而每( měi)一个普通人,或许都能在( zài)“不虚此行”中看到自己最( zuì)独特的一面。